《夺冠》,观后感

《夺冠》,观后感

国庆去看了《夺冠》,看电影的目的是因为在新闻上看到郎平曾经是USA排球队的教练,感觉背后的故事一定会很有趣,就像小山智丽代表日本夺冠那样。

电影开头是80年代的训练场面,中国女排正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严苛的训练,因为拿下冠军是一件政治任务。很多女队员身上都伤痕累累,训练室的墙壁上也被排球凿出了一个个印子。有人告诉女排总教练袁伟民,美国人开始使用计算机来训练运动员了,运动员的状态,运动轨迹,得分率,都能用计算机算出来,而且美国人说未来的体育运动将是科技的竞争。袁伟民听后问到,我们有没有计算机?那时候的中国哪儿有计算机呀,有也只有一台在中科院,根本不可能给排球用。

袁伟民叫来几个已经训练得精疲力尽的女队员,又连发了十几个好球,让队员必须要接住,几个女队员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拼命去接住球。袁伟民转过头问到,我这样练,美国人的计算机能算出来吗?

郎平在那时是一个刚入队的小队员,由于体能太差,连摸排球的资格都没有。但是却意志坚定的练习着举重,每天都去练习调高,她说自己要调到海曼(美国)的高度。

最终女排不负众望,拿下了冠军。当获胜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中国大地无数人敲锣打鼓走上街头,欢欣鼓舞。这就是80年代的女排精神,那也是激励了一代人的女排精神。

郎平后来到了国外,有人问郎平,为什么中国这么看重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郎平答道,因为内心太弱了,需要这样的一场胜利。

记得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也是如此,举国之力的北京奥运会给世人留下了惊鸿一笔,电视节目、广告、媒体宣传,铺天盖地的卷来,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看重举办一场奥运会,我想郎平那个回答依然正确。什么时候,我们不再因为一场比赛获胜、因为举办一场赛事而举国欢庆时,中国就真正的强大了。

随着老一代的女排退役,中国女排逐渐的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直到2000年代时,中国女排已经沦为了世界二流队。当时在美国女排队任教的郎平受邀重新回到了中国队,担任中国排球队主教练,负责对中国排球的改革。

郎平提出了几个主要的改革方针
1、小国家队扩充为大国家队
2、使用新的国际训练方法
3、发扬每个人的独立意识,打排球更要爱排球

和当年的老女排相比,看得出来,时代已经变了。我和坐在旁边的表哥说到,老女排和新女排最大的差异用人们对漫威电影里面的超级英雄们的调侃来形容很合适,“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老女排精神:
1、夺冠第一,为国争光
2、舍小我为大我,为了排球其他都可以放弃
3、拼命训练

新女排精神:
1、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发挥各自所擅长的领域,要热爱排球
2、更科学的管理和训练方式(计算机、现代医学等前沿技术运用)
3、大国家队更多依靠组织力量而不再是依靠个人力量

如今的女排又再次夺冠了,这次夺冠没有了昔日老女排的伤痕累累,也没有了市民走上街头的举国欢庆。

两次夺冠,两个时代。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