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能力的思考

关于元能力的思考

在看古典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时》,收获颇多,虽然这本书并不是什么经典,但是实用,小记一个收获。

我此前对于元能力认知的维度是来自哈佛大学著名校长艾略特的观点,他说数学使人聪明,语言是学习一切的基础,科学让人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在我听到之后深感赞同,虽然这些东西并不能直接帮助你赚钱,马上事业有成,但这是构建能力的底层基础,它们决定着你能走多高多远。

这改变了我对教育的很多看法,以前觉得学习文学、数学的人很无聊,因为这样的人出来不怎么好找工作,不过看了艾略特的观点和一些其他人看法综合之后,反而觉得那些高考之后不知道学什么的孩子,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不如就学语言、数学之类的基础学科好了,在研究生阶段依托这些技能,可以比较轻易的转换到别的学科去,比如学数学的转金融、计算机、物理等,相对于其他本科阶段直接学习金融和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还有一些优势,因为底层学科的势能更高、更难学,而应用学科相对好学。前者可以转后者,后者却很难转前者。

艾略特的说法很务实,也很有操作性,而古典在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衡量方式。

古典提出了 知识 -> 技能 -> 才干 三个要素组成的能力模型。古典强调,在综合性学科比较强的领域,很多人获得成功往往不是一撮而就的,而是在多个领域里面获得的能力叠加之和,在不同领域的转移中能力一次次的得到跃迁,最后实现突破。例如林肯总统,从泳池救生员,到播音员,到二流演员,到主持 … 直到最后走上政坛70岁成为总统,过去的每一步都在帮助他,书中举例了很多名人和普通人的例子,所以能力的可迁移性在这个模型中是第一位置的。

在这个模型中,知识是无法迁移的,技能可以在大部分工作中迁移,而才干则贯穿人生的所有部分。举个例子来说,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计算机理论是知识,工程能力就是技能,而获得计算机思考问题的方式、总结出IT行业对于其他行业亦或是人生的启发,就是才干。

二者差异很大,但其实是出发点不同,艾略特是大学校长,服务的是大学学生,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构建能力的方式,而古典是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师,面对的通常是社会从业人员,善于从社会从业人员的经验来总结构建能力的方式。

读书需要多读,从不同的人那里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角。不然就如白岩松所说,现代的人读书太少,无法成势,别人一推就倒。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